














(一)危險、有害因素分類
按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進行分類,即根據(jù)《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》(GB/T 13861-1992)的規(guī)定,將生產過程中的危險、有害因素分為6大類,37小類。
1、物理性危險、有害因素:包括設備和設施缺陷、電危害、高低溫危害、噪聲和振動、輻射、有害粉塵等共15種;
(1)設備、設施缺陷(強度不夠、剛度不夠、穩(wěn)定性差、密封不良、應力集中,外形缺陷、外露運動件,制動器缺陷,控制器缺陷、設備設施其他缺陷)。
(2)防護缺陷(無防護、防護裝臵和設施缺陷、防護不當、支撐不當、防護距離不夠、其他防護缺陷)。
(3)電危害(帶電部位裸露、漏電、雷電、靜電、電火花、其他電危害)。
(4)噪聲危害(機械性噪聲、電磁性噪聲、流體動力噪聲、其他噪聲)。
(5)振動危害(機械性振動、電磁性振動、流體動力性振動、其他振動)。
(6)電磁輻射危害(電離輻射、X射線、射線)
(7)動動物危害(固體拋射物、液體飛濺物、反彈物、巖上滑動、料堆垛滑動、氣流卷動、沖擊地壓、其他運動物危害)。
(8)明火危害。
(9)能造成灼傷的高溫物質危害(高溫氣體、高溫固體、高溫液體、其他高溫物質)。
(10)能造成凍傷的低溫物質危害(低溫氣體、低溫固體、低溫液體、其他低溫物質)。
(11)粉塵與氣溶膠危害(不包括爆炸性、有毒性粉塵與氣溶膠)。
(12)作業(yè)環(huán)境不良危害(作業(yè)環(huán)境不良、基礎下沉、安全過道缺陷、采光照明不良、有害光照、通風不良、缺氧、空氣質量不良、給排水不良、涌水、強迫體位、氣溫過高、氣溫過低、氣壓過高、氣壓過低、高溫高濕、自然災害、其他作業(yè)環(huán)境不良)。
(13)信號缺陷危害(無信號設施、信號選用不當、信號位臵不當、信號不清、信號顯示不準、其他信號缺陷)。
(14)標志缺陷危害(無標志、標志不清楚、標志不規(guī)范、標志選用不當、標志位臵缺陷、其他標志缺陷)。
(15)其他物理性危險和危害因素。
2、化學性危險、有害因素:包括易燃易爆、有毒、腐蝕等共5種;
(1)易燃易爆性物質(易燃易爆性氣體、易燃易爆性液體、易燃易爆性固體、易燃易爆性性粉塵與氣溶膠、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質)。
(2)自燃性物質。
(3)有毒物質(有毒氣體、有毒液體、有毒固體、有毒粉塵與氣溶膠、其他有毒物質)。
(4)腐蝕性物質(腐蝕性氣體、腐蝕性液體、腐蝕性固體、其他腐蝕性物質)。
(5)其他化學性危險、危害因素。
3、生物性危險、有害因素:如致病微生物、有害動植物等共5種;
(1)致癌微生物(細菌、病毒、其他致癌微生物)。
(2)傳染病媒介物。
(3)致癌動物。
(4)致癌植物。
(5)其他生物性危險、危害因素。
4、心理、生理性危險、有害因素:如健康異常、心理異常等共5種;
(1)負荷超限(體力負荷超限、聽力負荷超限、視力負荷超限、其他負荷超限)。
(2)健康狀況異常。
(3)從事禁忌作業(yè)。
(4)心理異常(情緒異常、冒險心理、過度緊張、其他心理異常)。
(5)辨識功能缺陷(感知延遲、辨識錯誤、其他辨識功能缺陷)。
(6)其他心理、生理性危險、危害因素。
5、行為性危險、有害因素:如操作錯誤、指揮錯誤等共5種;
(1)指揮錯誤(指揮失誤、違章指揮、其他指揮錯誤)。
(2)操作失誤(誤操作、違章作業(yè)、其他操作失誤)。
(3)監(jiān)護失誤。
(4)其他錯誤。
(5)其他形為性危險和危害因素。
6、其他危險、有害因素:作業(yè)空間不足、標識不清等。
也可參照《企業(yè)職工傷亡事故分類》(GB 6441-1986),綜合考慮起因物、引起事故的誘導性原因、致害物、傷害方式等,將危險因素分為物體打擊、車輛傷害等20類。(詳見12日8日發(fā)布的《20類事故|全解析》一文)
(1)物體打擊
(2)車輛傷害
(3)機械傷害
(4)起重傷害
(5)觸電
(6)淹溺
(7)灼燙
(8)火災
(9)高處墜落
(10)坍塌
(11)冒頂片幫
(12)透水
(13)放炮
(14)火藥
(15)瓦斯爆炸
(16)鍋爐爆炸
(17)容器爆炸
(18)其他爆炸。
(19)中毒和窒息
(20)其他傷害,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危險因素,如摔、扭、挫、擦、刺、割傷等。
按照職業(yè)健康分類,參照《職業(yè)病范圍和職業(yè)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(guī)定》,將危害因素分為生產性粉塵、毒物、噪聲與振動、高溫、低溫、輻射、其他危害因素7類。
在進行危險源辨識時,也可以列出一份供參考的提示單,如:
(1)行走時地面濕滑;
(2)行走時地面有油;
(3)行走時地面有障礙物;
(4)行走時注意力分散;
(5)頭上空間不足;
(7)可傷害眼睛的物質或試劑;
(8)樓梯無手欄或手欄損壞;
(9)可通過皮膚接觸和吸收而造成傷害的物質;
(10)有害能量(噪聲、振動、放射等)對人體的傷害;
(11)過熱環(huán)境;
(12)過冷環(huán)境;
(13)作業(yè)場所照明不良;
(14)涂料生產投料時吸入粉塵;
(15)焊接時吸放煙塵;
(16)焊接時未戴護目鏡工面罩;
(17)電梯困人;
(18)使用砂輪機未戴護目鏡;
(19)搬運有棱角材料未戴手套;
(20)作業(yè)現(xiàn)場通道堆手;
(21)在焊接強光作業(yè)現(xiàn)場停留;
(22)電工未穿絕緣鞋;
(23)在氨氣壓縮機現(xiàn)場巡視未戴耳塞;
(24)涂裝區(qū)域通風不良;
(25)操作場地狹窄;
(26)倉庫物品堆入不當;
(27)食堂廚師使用刀具不當;
(28)傳染性疾??;
(29)食品變質;
(30)對員工的暴力行為等。
(二)辨識方法
1、直觀經(jīng)驗分析方法
a.對照、經(jīng)驗法
對照有關標準、法規(guī)、檢查表或依*分析人員的觀察分析能力,借助于經(jīng)驗和判斷能力直觀對評價對象的危險、有害因素進行分析的方法。
b.類比方法
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統(tǒng)或作業(yè)條件的經(jīng)驗和勞動安全衛(wèi)生的統(tǒng)計資料來類推、分析評價對象的危險、有害因素。
2、系統(tǒng)安全分析方法
應用某些系統(tǒng)安全工程評價方法進行危險、有害因素辨識。系統(tǒng)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復雜、沒有事故經(jīng)歷的新開發(fā)系統(tǒng)。常用的系統(tǒng)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樹、事故樹等。
(三)辨識內容
1、廠址:工程地質、地形地貌、水文、氣象條件等。
2、總平面布臵:功能分區(qū)、防火間距和安全間距、動力設施、道路、貯運設施等。
3、道路及運輸:裝卸、人流、物流、平面和豎向交*運輸?shù)取?/span>
4、建、構筑物:生產火災危險性分類、庫房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分類、耐火等級、結構、層數(shù)、防火間距等。
5、工藝過程
a.新建、改建、擴建項目設計階段:從根本消除的措施、預防性措施、減少危險性措施、隔離措施、聯(lián)鎖措施、安全色和安全標志幾方面考查;
b.對安全現(xiàn)狀綜合評價可針對行業(yè)和專業(yè)的特點及行業(yè)和專業(yè)制定的安全標準、規(guī)程進行分析、識別;
c.根據(jù)歸納總結在許多手冊、規(guī)范、規(guī)程和規(guī)定中典型的單元過程的危險、有害因素進行識別。
6、生產設備、裝臵:工藝設備從高溫、高壓、腐蝕、振動、控制、檢修和故障等方面;機械設備從運動零部件和工件、操作條件、檢修、誤操作等方面;電氣設備從觸電、火災、靜電、雷擊等方面進行識別。
7、作業(yè)環(huán)境:存在毒物、噪聲、振動、輻射、粉塵等作業(yè)部位。
8、安全管理措施:組織機構、管理制度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、特種作業(yè)人員培訓等方面。